首页新闻中心基层动态

煤航集团盈江县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项目 筑牢地灾防治“智慧防线”

作者:刘炳文 孙翊翔 李阳 信息来源:煤航集团 发布时间:2025-09-09 10:45:59浏览:80

盛夏时节,充沛的雨水滋养着云南盈江,但由于当地地形和地质特点,雨水也成了自然灾害的催化剂——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,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在防汛减灾的关键时刻,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盈江县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项目团队发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精神,奋战在盈江的崇山峻岭间、河谷沟壑旁,用专业技术和责任担当,筑起一道坚实的地灾防治“智慧防线”。


结合实际,完善实施方案

1.png

盈江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强烈活动区,也是64个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需重点防范的县(市、区)之一。《云南省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》明确,要持续构建完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,切实加强调查评价,持续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和地面核证,启动包括盈江县在内的15个县(市、区)地质灾害风险精准化调查。

2024年6月,煤航集团遥感信息公司承担了盈江县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项目。项目启动后,公司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,并结合当地实际,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判工作重点、分析项目难点。同时,在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、盈江县自然资源局指导下,项目成员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和建议,补充完成精准区斜坡信息采集工作,进一步完善盈江县地质灾害风险精准调查设计实施方案。2024年12月,公司编制的《德宏州盈江县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项目设计书》通过专家评审。 “在项目实施中,我们将综合运用‘天-空-地-深’一体化方法,查明盈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、危险地带和隐患点时空分布特征,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、斜坡结构及潜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,为盈江县防灾减灾工作部署、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资料和支撑。”盈江县地质灾害精准调查项目负责人赵凯说。

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区“空-天-地-深”一体化监测识别体系的建设,可为当地针对性开展排查巡查、监测预警提供精准“靶区”。项目设计书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相关技术要求。接下来,就是做好项目实施,保质保量按时提交精准调查成果。


深入雨林,精准识别隐患

盈江县地处我国西南热带雨林区,气候湿润多雨,植被茂密。遥感数据显示,项目区植被覆盖率高达53.65%,岩石裸露率极低。“行走在密林中,由于地表腐殖层深厚且松软,加上汛期雨水冲刷,每一步都可能陷入泥沼,或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绊倒。”项目组成员叶勇介绍,有些路段,直线距离只有200米,但实际需要1公里的跋涉才能抵达。茂密的植被像厚厚的面纱,将地质信息严密地“隐藏”起来,给野外调查带来极大困难。

为了获取最真实、最及时的第一手地质数据,项目人员顶着风雨,穿梭在密林中,时刻提防着蚂蝗、蚊虫叮咬和毒蛇出没等危险,边开路边勘查。他们深入每一个潜在的地灾隐患点,细致观察地质构造、岩土体特征、地表变形迹象,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裂缝、鼓胀或渗水异常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,精准识别隐患风险等级。

汛期不等人。项目人员白天野外踏勘、采集数据,晚上返回驻地,整理资料、分析研判、编制报告,为保质保量提交成果赢得宝贵时间。


科技加持,构建地灾防治体系

面对盈江复杂的地形、持续的强降雨以及高位远程链式灾害的威胁,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,综合运用多种遥感技术,建立地质灾害空天地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全流程防治体系,为盈江县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体系建设及“提前转移避险”策略提供核心科技支撑,铸就了守护生命的“智慧防线”。

“我们通过InSAR透视大地‘脉动’,穿透云雾捕捉毫米级地表形变,精准锁定人迹罕至区的高位蠕滑体,及时对灾害发出预警;通过LiDAR穿透密林‘面纱’,激光脉冲突破植被遮挡,构建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,在室内即可分析危岩结构、裂缝发育,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野外风险。”遥感信息公司水工遥感分公司总经理童锋介绍。此外,通过光学影像全域“天眼”,多时相影像对比快速识别滑坡边界、地表裂缝、水系改道等痕迹,宏观掌控灾害链风险,指导现场精准核查;通过在多险区、高陡边坡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实施多架无人机协同作业,从不同角度采集影像数据,构建三维实景模型,为地质灾害识别提供了全新视角。

截至目前,煤航集团盈江项目团队已完成全县23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区的精准调查与综合评估,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村民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与避险措施。这些调查数据经过分析处理,转化为精准的地灾风险评估报告,成为盈江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。团队精心构建的智能化、精准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,正在为千家万户安康保驾护航。


Baidu
map